【全国两会·看化工】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传统制造”

2024-03-09 10:23:33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举报该信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工作任务的首项,指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其中重要一环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包括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可见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AI赋能千行百业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并且报告还特别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算力体系,有望加快我国AI算力建设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AI产业进程。

  两会期间,数字化、智能化,以及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人工智能(AI)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智能制造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重要性,并带来多项提案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增太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加快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廖增太表示化工行业产品品类复杂,而各类基础数据不足、缺乏行业标准,难以形成行业通用数据集。为此,他建议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高校、化工行业协会、数据标准组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行业数据标准,组织收集化工行业通用基础数据,并进行专业数据标注,形成国家级化工行业通用数据集,为行业基础大模型训练及智能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从谷歌DeepMind成功预测出220万种晶体结构;微软MatterGen可根据化学组成、对称性等各种约束条件生成定制化材料结构。廖增太认为,AI在材料设计和筛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必将给材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他建议国家层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编制指导性的规划意见,尤其是在化工材料分子发现、分子逆向合成、材料大模型、工业设备故障预警、生产工艺优化等化工制造业场景。鼓励AI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廖增太表示化工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量子化学、物理、数学、药学、化学、控制、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人才缺乏是当下普遍面临的问题。

  为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完善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政策,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人工智能领域的特殊性,对人才成果进行科学公正评价,尊重并保护人才创新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关注重型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他提出,加快推进重型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政策,引导东北重型装备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优化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打造一批“领航型”“链主型”“头雁型”“平台型”未来工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化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凡荣将目光锁定智造惠农。李凡荣建议,通过支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认为,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人才短缺、区域研发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相关资质认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针对上述薄弱环节,李东林提出三项建议,一是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二是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三是完善行业资质认定机制。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已经像水、电、燃气一样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针对“算力”这一主体,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的建议》。

  张志勇表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型集中式数据中心和算力枢纽节点,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存在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边缘算力供需匹配不均、边缘算力应用不足、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几方面挑战。

  结合现有算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志勇提出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探索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加大培育边缘算力创新应用,以及促进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四项建议。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国有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由于数字化基础薄弱和产业特性,传统产业国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性较大。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兵器装备集团红宇精工高级工程师邵洪婷认为,应加大对传统产业国企数字化转型帮扶力度。她建议,一是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二是扶持传统产业国企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数字化转型指导,四是建立征信良好的数字化服务供应商目录,供企业参考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