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丨收购方案生变,万华化学锂电业务布局思路有调整?
万华化学原拟通过参与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化集团”)重组,从而将六国化工、安纳达两家A股公司纳入麾下,不过,如今此项交易出现较大变动。
2月27日,万华化学、六国化工、安纳达三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万华化学不再受让铜化集团部分股份,而是通过万华化学全资子公司,直接受让安纳达及六国化工的部分股权,其中安纳达仍将实现实控人变更,但收购六国化工的股权比例仅为5%,无法对六国化工形成控制。
这一交易方案较万华化学最初披露版本存在较大出入。万华化学2023年11月公告显示,公司及其关联方采取购置铜化集团现有股东部分股权后,铜化集团实施公司分立,将化工业务关联公司继续保留在现有公司,将非化工业务关联公司剥离成立单独的公司,最终实现持有分立后的铜化集团51%的持股比例,并享有控制权。
(截自:万华化学公告)
据悉,万华化学将锂电池材料确定位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一部分,并准备大力发展这个产业。而此次“一A吃两A”变“一控一参”,是否昭示了万华化学锂电业务思路有所调整?
一种观点认为,万华化学收购方案生变,源自锂电池行业已呈现过剩态势。从材料到电芯,国内锂电市场“卷”得疯狂。2023年,锂电池需求受阻叠加产业链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之势席卷全产业链。有分析文章认为,锂电行业正在全面进入“超级产能过剩”时代。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虽然没有拿下六国化工的控制权,但万华化学以更低成本完成对安纳达的控制,却是一笔更好的买卖。安纳达的电池级磷酸铁业务是其亮点,万华电池控股安纳达的交易有利于加速上市公司在新能源赛道的开拓,进一步增强公司在电池产业尤其是磷酸铁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锂电行业“卷”得厉害,但不少锂电池业内人士也表示,未来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等产品或将迎来不错发展。去年,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曾提出,万华将集中力量推进新一代电池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成为全球电池材料行业的“首席创新官”。这种坚持创新的发展思路是否能够为万华带来不错的受益,助其在已全面过剩的锂电行业打出一片江山,我们仍拭目以待。
万华化学锂电布局时间线
万华化学从正极开始切入,然后逐步向其他材料拓展,一个覆盖上游锂资源(盐湖)、正极前驱体、磷酸铁锂、三元、硅碳负极、六氟磷酸锂、溶剂、NMP、PVDF、回收冶金等产业环节的锂电新材料产业链雏形已经基本呈现。
●2014年,万华化学成立了万华化学(烟台)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4月,万华化学以约1.0亿元收购卓能锂电100%股份,彼时卓能锂电拥有0.6万吨/年的磷酸铁锂产能和0.3万吨/年的三元材料产能。
●2020年6月,万华宣布将投资11.6亿元在眉山建设1万吨/年三元材料项目。
●2021年2月,三元正极的环评文件获眉山市生态环境局受理。同年3月,万华化学发布公告称,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烟台卓能锂电池有限公司,后者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2021年4月,万华化学披露锂离子电池研发中试项目环评公示,项目投资约7000万元,主要进行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氧化锆陶瓷材料的小试开发,以及氧化锆、软包电芯、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中试研发等。
●2021年9月,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评公示,该项目主要新建5万吨/年磷酸铁、5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装置。
●2021年11月,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NMP)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环评公示,万华化学拟在四川省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建年产8万吨NMP项目。
●2021年12月,万华(四川)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22年1月,万华化学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年限为2022—2023年。
●2022年5月,四川万陆实业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NMP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建设主体原为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四川万陆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方为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
●2022年8月,万华化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对公司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既有布局进行了总结,表示公司拥有1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5万吨/年的磷酸铁锂项目在建设中。
●2022年11月,万华化学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8亿元。该公司由万华化学100%控股。
●2023年5月,在万华化学股东大会上,万华化学高层明确表示加大电池材料资本开支。5月25日,万华化学发布,计划在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建设1套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LiPF6)、1套2500吨/年氟化锂(LiF)以及配套五氟化磷(PF5)等项目。
●2023年6月,万华化学(四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邹杰,注册资本4.6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高纯元素及化合物销售等。
●2023年7月,万华化学(蓬莱)电池化学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23年8月,烟台市人民政府受理了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予以公示。据了解,万华化学拟在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新建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主要建设1套2500t/aLiF装置(氟化锂)、配套PPF装置(五氟化磷)和1套10000t/aLFS装置(六氟磷酸锂)及配套工程。
●2023年9月,由万华化学(蓬莱)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15万吨碳酸酯项目获得环评批复,此前已取得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标志着化工巨头又一个新建项目推进取得突破。
延伸阅读
锂电产业链“极致”内卷下找出路!
动力电池过剩。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预计在1000GWh,彼时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也就说产能过剩高达3800GWh。
锂电材料过剩。浙商证券预测,2025年仅国内磷酸铁锂产能就将达575万吨,而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量仅约267万吨,产能过剩量达300多万吨。有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电解液产能规划超需求多达340万吨。而三元正极、负极材料等材料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过剩。
自2023年以来,锂电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其中碳酸锂由最高点时的每吨近60万元跌至10万元以下,跌幅接近八成。
在此背景下,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相继宣布终止扩产计划。
2023年12月20日,寒锐钴业发布公告称,终止全资子公司6万金属吨镍高压浸出项目并签署终止协议。同时,为该项目筹备的50亿元定增发行计划也宣告终止。
2023年11月底,新宙邦发布公告,决定终止投资建设珠海新宙邦电子化学品项目。
2023年6月,协鑫能科公告称,拟对发行可转债方案进行调整,拟募集资金总额从不超过45亿元调整为26.49亿元,并删除了“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2023年8月,中元股份公告,拟终止向洛阳正浩定增募资不超7.72亿元。该定增原计划将用于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总投资为34.43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认为,锂电产业极致内卷下“剩者为王”。材料价格下跌和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波动,还将进一步对产业利润进行分配和再平衡。走过价格“血洗”的2023年,在迎接2024年年中乃至2025年的产业拐点上,产能出清完毕,锂电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基本定型。
找寻极致内卷下的产业出路,多数产业界人士表示,一个是上下游快速的响应能力,另一个则是出海。
锂电相关人士表示,在特斯拉、比亚迪带动,小米、华为等造车新势力接连入局的情况下,锂电产业已经到了重塑阶段,电动化是基础,智能化是关键,高端电动车的崛起,将带动上游锂电产业链一定程度上走出仅追求低价的局面。锂电产业跟进下游的进化速度,到了比拼快速响应能力的时候。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迭代速度来看,新能源整车的研发周期已经从三年缩短到两年,甚至是一年。整车迭代的加速势必导致旧产品、旧产能的滞销,对于锂电企业而言,势必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跟上下游智能迭代步伐。另一方面,下游的降价诉求十分明确,产业链利润的重新分配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