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开发:从“一穷二白”到稳产稳供

2024-10-28 16:08:44 作者:王鹏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举报该信息

  油气,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是支撑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压舱石”。

  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天然气年产量仅0.1亿立方米,可谓“一穷二白”。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5年的持续突破,如今,这两个数字已跃升至2.09亿吨和2324亿立方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逐步恢复。1952年8月,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整体改编为“中国石油师”,开始“为祖国献石油”的艰苦创业。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我国油气勘探首先在西部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实现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首个突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四大石油天然气基地。

  1960年3月,一场大规模会战在大庆揭开序幕。3万多名复转官兵、5000多家工厂企业、200个科研设计单位、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参与了这次会战。仅用3年半时间,我国在大庆探明860多平方千米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到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648万吨。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

  1966年以后,随着胜利油田、大港油田、长庆油田等一批较大型油田的相继建成,“华北无油论”的“金科玉律”不复存在。1978年,我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彻底摘掉“贫油国”的帽子。

  同期,我国天然气产量也经历了快速增长。直到1979年,“中国天然气之父”戴金星院士智破“一元成气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储量增长进入高峰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逐步开始上下游分割、海陆分家、内外贸分治的转变。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1988年8月,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此,我国石油工业领导格局、管理体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革。1998年,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三大石油公司基本实现从政府向企业的转变。

  也是在那时,我国天然气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年产量快速增长到1300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速10.6%。我国陆续建成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南海四大生产基地;油气工业呈现油气并重特点,进入稳油增气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2019年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我国油气探明储量持续高位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原油产量达2.09亿吨,国内原油2亿吨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天然气产量连续7年增产百亿立方米以上。

  目前,我国油气企业坚持集中勘探与精细勘探并重,在常规油气、页岩油气及海域勘探中取得多项进展。

  向地球深部进军。塔里木盆地,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万米、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四川盆地,川西气田攻关形成超8000米井深的精确中靶轨迹控制技术和投产关键技术,年产能预计达20亿立方米。

  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渐成主力。2023年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页岩气实现跨越式发展,短短5年内产量从2014年的12亿立方米增长到2018年的109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201亿立方米,高效建成涪陵、长宁—威远、昭通3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致密气产量规模持续扩大,不断夯实鄂尔多斯、四川两大资源阵地,年产量超过600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利用实现跃升,2023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达117.7亿立方米,上产领域从中浅层逐步向深层推进。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挺进深海。先后发现渤中26-6、垦利10-2等亿吨级油田和渤中19-6、陵水17-2(深海一号)等千亿立方米级气田,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特别是2018年以来,海洋原油产量增长超过130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