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催化剂是石化领域创新的一大核心要素
11月25日,在2023第七届工业催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分享了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的情况,特别强调当前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中加速,最后他对催化剂为推动石化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所作的重要贡献给与高度肯定,并对催化剂未来创新寄予厚望。
上半年大国博弈和区域动荡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又叠加原料和产品价格同步下滑、疫后恢复不及预期、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等新的困难,致使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不及预期。上半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6万亿元,同比下降4.4%;利润总额4310.9亿元,同比下降41.3%;进出口总额4763.6亿美元,同比下降7.6%,这样的行业半年业绩不多见。
但从前三季度的运行情况看,今年石化行业仍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下半年以来经营业绩逐月改善,上半年全行业实现月均利润718.5亿元,而8月份月均利润873.7亿元,9月份当月实现利润再次超千亿元。到9月底全行业营业收入降幅收窄到2.6%,利润降幅收窄到28.3%。由此推断,今年全行业经营业绩将回归到历史较好的年份,今年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深刻领会并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石化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特别是面对炼油和大宗基础产品、通用材料产能过剩严重的现状,在做好新建炼油装置“减量置换”、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的同时,统筹设计并优化做好“减油增化”的方案,严格执行新建炼化一体化装置成品油产出率不高于40%的目标要求,以多产烯烃、芳烃为主,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要措施,以多产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高性能纤维和高端膜材料为主要目标,加快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化工园区和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增强石化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以及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领域的配套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据统计,90%以上的化学反应都与催化剂有关,正因为催化剂的创新和不断进步推动着世界石化产业的持续升级与进步。20世纪初是因为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催化剂,才实现了化肥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仅使人类告别了以鸟粪为肥的时代,也带来了农业的丰产丰收,让人们告别了饥饿。20世纪20年代因为两位德国科学家发明了费-托合成的铁系催化剂,才有了后来的煤制油工业化,也才有今天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国际领先水平。也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德国化学家齐格勒和意大利化学家纳塔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实现了定向聚合,聚烯烃才进入了世界快速和大规模工业化时期。后来到20世纪80年代,茂金属催化剂的研发成功,又使聚烯烃材料的高性能化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得埃克森美孚、北欧化工、利安德巴塞尔等公司一直位居高端聚烯烃塔尖。
今天催化剂的创新一直都是石化领域的重中之重,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因为催化剂及其催化技术的创新成功往往带来技术或工艺革命性或颠覆性的变革。今天的新能源电池以锂电为主,而钠离子电池因其原料成本优势、高低温环境下更好的容量,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卓越的安全性而受到重视,但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有待提升等正在通过加快创新而突破。过去改善锂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等,而今天改善钠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结构正是段雪院士的原始创新,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多年的研发基础和产业化经验。
未来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靠催化剂的创新,许多新的化合物和高性能材料的诞生也有赖于催化剂的创新。今天国际国内聚焦研发的自然光分解水制氢这一获得绿氢的重大技术,其创新的关键与核心要素也是催化剂的创新。只有高性能、高能效转化率的催化剂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自然光分解水获得绿氢才能实现技术性与经济性的同步成功,绿氢成为人类终极能源的梦想才能实现。还有,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塑料污染未来的最终解决也有赖于催化剂创新,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二氧化碳化学的成功更有赖于催化剂的创新与突破。
工业催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肩负着新时代、新征程和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今天正式揭牌,也开启了在衢州这个传统化工基地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希望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工业催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出席联盟年会和学术交流会的各位嘉宾和创新工作者,以研究院的揭牌为新的起点,不仅为衢州这个有着65年发展史的传统化工基地,通过创新与绿色低碳转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做出新贡献,而且为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石化强国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