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看化工】化工产业如何提升“含绿量”?代表委员这样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并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围绕企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国家有关严控“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但是,“两高”项目类别划分还不细不全、能耗指标具有周期限制、节能减排项目缺少支持政策等,这些都是制约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不利因素。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两高”政策),对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发挥着重要的指导督促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春生指出,目前,由于地方缺少“两高”项目管理目录,或者目录划分不够细化全面,影响了相关项目能评批复和实施进度。此外,在国家层面尚缺少节能减排项目相关的针对性支持政策。
对此,张春生建议:一是细化完善“两高”项目划分标准,由相关部委出台统一的指导性意见或者细则文件,指导地方政府制定完善“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不具备“两高”性质的项目排除在“两高”政策限制之外,支持企业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二是适当放宽“两高”项目能耗使用限制,结合产业行业实际,发布“两高”项目能耗使用的实施细则或执行准则,指导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灵活高效的政策规定,保障企业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大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支持力度,针对低温热发电自用等节能减排项目,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支持意见,满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汉根着眼能源清洁化。在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推动生产环节能源清洁化实现石化行业减碳的建议》。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缪汉根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痛点,发现在石化生产加工环节仍有较大“减碳”空间。他指出,可以通过石化生产环节能源清洁化实现行业减碳,也就是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让化石能源回归原料的本色,从而实现石化化工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清洁绿色低碳。他同时建议国家在开放绿电指标、完善石化行业绿色电价、简化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高行业推进生产过程“低碳”化的积极性。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节能降碳技术是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报告提出,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分公司代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党委书记韩峰对此非常关注。
在齐鲁石化,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正平稳运行,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齐鲁石化还在加快推进总投资220多亿元的鲁油鲁炼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应用新技术实现减污减碳,通过使用新工艺生产高端碳材料,实现固碳减碳,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含绿量’。”韩峰表示。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北庚锚定石化等传统产业提升“含绿量”问题,提出建议:
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煤电、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降耗,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则聚焦塑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制约和‘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塑料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难题。”戴厚良表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将促进再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全面高质量健康发展。”
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戴厚良联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和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山西省委会主委王书红共同提出了《关于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
戴厚良建议,尽快研究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相关政策,允许相关制品在国内循环使用,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及认证制度,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生产活动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