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
近年来,一项项中国农科技术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切实推动了非洲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非洲多地采访,切身体验中非农业合作蓬勃开展。
抗旱稻:助力非洲抓好“粮袋子”
从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向内陆行驶大约100公里,一块“与众不同”的田地映入眼帘。记者一路上见到的要么是玉米地,要么是甘蔗田,而这里是已经收割大半的金黄的稻田。
说这块田地与众不同,还因为这里虽然种的是水稻,但地里却没有水,而长出的稻穗依然密集饱满。这种水稻便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的节水抗旱稻,专门面向非洲市场,已在这里成功试种了7年。
3名稻农早已在这里等记者,他们用斯瓦希里语介绍了试种节水抗旱稻的心得体会。
卡特琳·基马尼试种的体会颇多。“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过去我们种一大片地,只能收获两麻袋稻谷。现在种上一英亩,就有望收获40到50麻袋。”她说,“来自中国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鲁弗斯·马伊纳坦言自己对这种新品种感到兴奋。“我种稻已经15年多了,过去因为不懂得施肥或缺乏种子的专业知识而苦苦挣扎。现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马伊纳说,“我想继续学习如何改善水稻种植。我想对肯尼亚同胞说,我们应该接受杂交水稻种植,因为它有很多好处。”
已经当了6年稻农的姆旺吉·基马尼颇有同感:“这种水稻好处很多,它生长得很快。我们过去种植的当地品种面临很多挑战,成熟时间较长,产量相对较低。过去我们与害虫作斗争,现在种植这种水稻后,虫害变少了。”基马尼说,“我希望大家接受培训学习种植这种水稻。”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肯尼亚多地去年遭受干旱影响,粮食大幅减产,蒙巴萨地区也未能幸免。事实上,干旱是非洲多国多年来共同面临的问题,对非洲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节水抗旱稻为非洲保障“粮袋子”提供了新希望。
“这种新品种水稻特别适合在沿海地区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地品种的好几倍。”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专家约翰·基马尼告诉记者。目前,肯尼亚80%以上的大米依赖进口。来自中国的节水抗旱稻有望于年内在肯尼亚通过新品种认定,助力这个东非国家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制糖业:自贸协定推动打开新市场
2021年1月1日,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对世代从事甘蔗种植的冈尼斯·布鲁斯一家是个好消息。
毛里求斯位于非洲东部,甘蔗是这个岛国最重要的农作物,毛里求斯也因此被称为“甜岛”。在毛东部弗拉克区布鲁斯家的甘蔗园,记者看到高约2米的甘蔗整齐排列在田间,五六名工人忙着收割甘蔗,然后用卡车送往附近工厂加工成蔗糖。
布鲁斯家中有近200公顷甘蔗地。前些年,受本国制糖业竞争力下降、国际货运成本上涨以及出口欧盟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毛里求斯大片甘蔗地荒置,布鲁斯也为蔗糖销路犯愁。
中毛自贸协定解决了布鲁斯的烦心事。协定专门为毛里求斯的蔗糖作出“关税配额”安排:从2021年的1.5万吨配额开始,每年增加5000吨,直到2028年达到5万吨。在此配额内,毛蔗糖关税由此前的50%降至15%。
“自贸协定让毛里求斯制糖业和蔗农感到惊喜,让我们的蔗糖出口到中国市场,我们的收入增加了。”布鲁斯说,“今年,蔗糖的价格就很好,这也鼓励蔗农重新回来,经营那些被荒废的甘蔗田。”
自贸协定“对毛制糖业出口意义重大”。毛里求斯糖业联合组织首席执行官德韦什·杜基拉说。据他介绍,毛全国有大约8000名全职蔗农,整个行业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制糖业对毛里求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2%以上。
随着出口量的增大,制糖这条甜蜜的致富路让毛里求斯蔗农的“钱袋子”鼓起来,承载起他们对幸福未来的期盼。
咖啡:电商赋能直通中国消费者
在中国电商平台搜索“埃塞俄比亚咖啡”,各式品牌的咖啡比比皆是——“耶加雪啡”“西达摩”“哈拉尔”……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与埃塞咖啡的距离只有一块手机屏幕。中国电商平台的数字化赋能,大幅降低了埃塞咖啡的出口成本,许多埃塞咖啡公司从中受益。
记者日前探访了其中一家名为哈德罗的咖啡公司。走进这家公司位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加工厂,只见工人们戴着工作帽和口罩,手工选出有缺陷的咖啡生豆。不远处,两台烘焙机开足马力,咖啡生豆在其中不停翻滚,颜色逐渐变深,一旁的研磨机飞速转动,褐色的咖啡粉不断涌出,浓浓的咖啡香沁人心脾。
据介绍,经过称重、包装,这些咖啡将有一部分被装上集装箱,搭上货轮跨越印度洋,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架。
据哈德罗咖啡公司市场开发部主任穆巴拉克·艾哈迈德介绍,中国市场对哈德罗咖啡来说极其重要,中国是该公司咖啡产品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经常有中国贸易商到工厂实地探访,进博会和广交会等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绝佳机会,提升了我们在中国的知名度,帮我们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艾哈迈德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爱上咖啡,我们也希望把更多的优质咖啡带到中国。”
埃塞咖啡和茶叶管理局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中国每年从埃塞进口超2万吨咖啡生豆,成为埃塞咖啡第八大进口国。
除了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之外,卢旺达的辣椒酱、肯尼亚的红茶、加纳的巧克力、坦桑尼亚的腰果……大量非洲产品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在中非农业合作中,中国重视推动非洲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华,自非洲进口农产品金额已连续7年增长。“漂洋过海”而来的非洲优质特色农产品,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肯尼亚的节水抗旱稻,到毛里求斯的蔗糖,再到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正为中非农业务实合作写下生动注脚,充分表明互利共赢是中非合作的底色,也一步步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逐步变为现实。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总干事布拉姆·戈瓦尔茨说,中非合作在助力提升非洲粮食安全方面有着巨大潜力,通过与中国在研究、技术、创新和培训方面建立伙伴关系,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将会实现从自给自足到高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