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访全国政协委员王志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作为石化产业龙头的炼化企业要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此,本刊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长王志良。
《中国石油和化工》: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今年中国如何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任务,备受关注。请您谈谈您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贵公司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志良:我认为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端牢能源饭碗,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二要加快石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三是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逐渐向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转型,沿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强链补链延链。四是要精细管理,守牢安全环保红线底线。
近年来,大榭石化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针对石化产业链布局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加速推进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新建炼油和化工部分共18套装置及配套系统,助推大榭石化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卡脖子”技术突破,我们开发了30万吨/年稀乙烯制乙苯装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能耗与同类装置相比降低27%,乙烯总回收率达99%以上。开发的国内首套移动床轻烃芳构化技术,为国内油转特、油转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采取“源头管控+分类治理+深度处理”的创新型组合技术,全厂污水综合回用率达80%以上。开拓了全国首例催化裂解装置平衡剂“点对点”利用,成功攻关实现苯乙烯焦油热值综合利用,通过危废资源化利用,减少危废处置量2000吨以上。积极构建炼化信息集成平台,做到信息化和安全生产的有机融合,做到现场在线审批,创新打造了施工作业许可、巡检管理、双重预防等“多合一”的生产作业管控应用,形成现场作业动态监管、巡检数据实时监控的智能化生产作业管控新模式。“隧道机器人巡检场景应用”的搭建,实现预警响应提升5-8倍,探测范围扩大了70%,人工巡检频次降低了18人/次,项目还荣获国务院国资委、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组织的央企数字化转型优秀场景。
《中国石油和化工》:从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新”字频现,“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全国两会期间也正继续引发热议。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是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主阵地。请您谈谈石化企业应当如何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王志良:一是以创新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育高水平科技型人才,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全力推动产业链的全面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企业的数智化改造进程,积极探索并实践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石化行业各场景中的创新应用。集中力量开发大数据应用,为实现企业决策智慧化、管理效能提升、数据资源共享以及业务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加快智能工厂建设的步伐,稳扎稳打推进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生产管控高度智能化及生产流程精益化改革。
《中国石油和化工》: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请您从石化产业的角度,谈谈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贵公司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哪些超前部署?请您展望一下企业未来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和布局。
王志良:新型工业化为石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一种企业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的工业化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按照“两洲一湾”战略部署,立足大榭石化现有产业基地,启动了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项目2025年建成投产后企业原油加工能力将提升到1200万吨/年。
未来战略规划上,大榭石化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有机结合,完善公司一体化产业链条。认真贯彻中国海油、中海炼化战略部署,积极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以化为主”的特色。
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研发平台,构建起集技术研发、工艺开发、产品应用、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同时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提升乙烯、碳四、碳五、重芳烃、渣油等资源价值,做大做强烯烃、芳烃产业链,助力宁波地区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工》:作为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您比较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您今年将带来怎样的提案?
王志良:我重点关注绿电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我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的建议》。
当前,各国政府、企业、投资者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并配套针对性政策与行动推动承诺落地。聚焦国内,2021年9月7日,我国正式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实现环境价值的实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
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计算和部分地方试点碳市场绿电抵扣核算规则未将绿电交易电量排除在核算外。从国内看,企业购买绿电须支付绿色溢价,但无法获得国家对企业碳排放抵扣的认证,将对企业购买绿电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外看,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持续加高,企业对绿电的购买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国际上对绿电环境价值的唯一性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绿电环境价值重复计算问题将影响我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
对此,我建议一是加快出台绿电抵扣碳排放政策,从碳排放统计角度制定消费主体购买绿电抵扣碳排放制度,从全国及试点碳市场角度制定控排企业购买绿电折算碳排放履约制度。二是加快发布将绿电交易对应电量排除的电网排放因子,有效提升我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三是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加强部委间统筹协调,针对此问题研究成立专题联合工作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加快解决政策出台涉及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