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石化板块,下半年热点在哪?

——石化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

2023-08-03 12:54:37 作者:罗阿华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举报该信息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从3月份PMI来看,制造业产需两端继续扩张,重点行业运行稳定,企业采购意愿增强。投资和消费相关活动持续发力,前期受抑制的服务消费需求加快释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展现出强大韧性和确定性。

  2023年一季度石油化工行业业绩报告已经落幕。数据显示,一季度,石化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9606亿元,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7%;实现归母净利润1034亿元,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62%;基础化工行业一季度实现营收4991.78亿元,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8.55%;实现归母净利润337.55亿元,同比下降45.57%,环比上升33.71%。

  上半年即将过去,中期石油和化工哪些板块值得期待,本文或可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油价预计维持高位震荡

  原油作为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其价格对化工下游行业有重要的影响。2023年一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2.1美元/桶,同比下降16%。

  4月初,以沙特为首的八大产油国联合减产,高盛等一众分析师均预计油价将大涨,然而国际油价却罕见地从80美元/桶上方一路下跌,近期一直在70美元/桶关口上下振荡。

  平安期货能源板块首席研究员杨宏表示,一方面,4月底以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倒闭事件再次引发市场对美国银行业风险的担忧,油价开始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僵局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油价因此继续承压。同时,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大幅好于预期,美国4月通胀数据环比增速高于前值,美联储官员不断释放鹰派言论,美元指数连续上涨,油价也承受压力。

  尽管油价目前仍处于低迷状态,但下半年的需求有望超预期改善,不少机构认为油价有望上行。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的月报中,对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上调20万桶/日,达到220万桶/日,总需求将达到1.02亿桶/日,比上个月的预测还多出10万桶/日。IEA还表示,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正以高于预期的速度增长,这可能导致原油市场趋紧,并在供应难以跟上的情况下推高油价。从金融属性来看,未来美国将停止加息或开始降息,美元指数可能下降,油价也有望上涨。

  百川盈孚也认为,当前市场基本面存在支撑,但宏观依旧令油价承压,风险主要在于银行业危机及美国债务上限导致的宏观情绪摇摆,预计原油价格将高位震荡,对石油石化业上游盈利构成支撑。

  “中特估”引发央企估值修复

  2022年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首次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去年底,《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服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动央企上市公司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着眼于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通过推动央企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提升透明度,组织引导各类投资者走进、了解、认同央企。

  2023年2月2日,中国证监会进一步提出“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推动各相关方加强研究和成果运用,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这些政策举措有望进一步激活低估值国有企业估值修复。

  今年以来,在政 策 红利持 续催化下,市场开启了一轮央企估值修复上涨行情。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能源板块,借助“央企低估值+能源安全+新能源转型”稳步修复。截至4月3 0日,今 年以来“中特估”代表标的中国石油上涨58.80%、中油工程上涨 57.40%、中国石化 上涨 53.90%、海油发展上涨28.10%、中国海油上涨27.20%、石化油服上涨13.60%、海油工程上 涨 11.10%,仅中海油服下跌 2.70%。

  “中特估”火爆行情持续演绎,除了政策引导外,基金经理李刚分析称,在国际摩擦、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央企重要性有所提升,加上国资委启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价值创造行动,国央企的经营确定性上升,大资金接受度提高。同时,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更加青睐高股息率上市公司。此外,也有研究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的全面启动和落地,会驱使资金流向行业龙头企业,抬升其股价。因此,对国央能源企业构成利好。

  炼油行业盈利保持高位

  原油价格上涨首先将推动原油采掘企业毛利率增加。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预测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总炼油能力升至9.24亿吨/年,首次超过美国。这也意味着依托原油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如乙烯、丙烯、成品油及其他化工品,中国也较大概率成为了最大生产国。

  2022年6月IEA发布了《世界能源投资2022》报告,报告指出炼油行业在2021年出现了30年来全球炼油产能的首次下降,中国和中东的退役量为180万桶/日,超过了全球相对温和的炼油产能增长。全球产能减少促成了2022年炼油利润率的异常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为4990亿美元,由于疫情2020年为3700亿美元,2022年回升至4200亿美元。

  自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地缘政治已成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一个关键宏观经济主题。一方面,动荡的国际局势驱动国际能源价格大涨,使我国从外部获取能源的成本陡增;另一方面,油气供应成为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关注,在能源制裁和能源断供的影响下,处于地缘政治漩涡中心的能源供应屡屡遭到威胁,能源断供的出现和延续严重地伤害了相关国家的能源经济利益,并对我国能源安全工作形成警示。

  2023年一季度,国内炼油行业运行状况良好。国内炼油产品价格受成本影响多数同比下滑,但炼油利润可观。炼油装置运行稳定,一次装置开工率同比上涨,“减油增化”大方向坚定。

  二季度,随着国内炼油企业装置检修计划的逐步开启,一次炼油装置理论检修损失量预计将达到1725万吨,较一季度增加1380.82万吨,预计二季度同比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其次,二季度为成品油传统消费旺季,加之检修炼厂增多,成品油资源供应或相应减少,供需面对价格偏利好居多。因此,炼化板块值得期待。

  全球油服板块增长稳定

  近日,国际油服企业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和市场报告。报告显示,虽然国际油价在第一季度出现弱势盘整,但全球油服市场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增长,达到795亿美元。大型油服公司经营业绩更是持续好转,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2023年第一季度的合计净利润超过了20亿美元。

  在此轮油服业务回升中,北美业务自2022年以来大幅回升,引领了这一上升周期早期阶段的发展。至2023年第一季度,此轮上升周期的韧性、广度和持久性变得更加突出。作为全球钻井活动增长的引擎,北美钻井活动连续9个季度保持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动用钻机975台,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近乎翻番。北美以外市场也呈现稳定复苏趋势。

  全球物探和测井业务也持续回暖。根据三大油服企业的报告,全球地球物理设备和服务市场延续2022年增长势头,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地球物理设备和服务市场规模为19亿美元,虽然在历史上属于低位,但仍然连续9个季度上升。 另外,根据报告,全球海上作业迎来强劲复苏。全球海上钻井市场规模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出现显著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强劲复苏势头延续,海上钻井数同比出现33%以上的增幅,预计全年海上钻井数将迎来近5年新高。

  国内方面,2022 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分别为71%、40%,提高油气产量,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去年“三桶油”加大勘探开发投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全年实现上游资本开支分别比上年增长 24.3%、22.2%、14.6%,油气总产量分别增长 3.7%、1.9%、9.0%。

  今年以来,“三桶油”勘探开发资本支出持续增长,中国海油开发资本支出增长46%为历史最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维持历史高位。由此可见,国际油服行业的“春天”远未结束。目前,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新一轮上升周期特征愈发明显。在整体投资高位增长的背景下,油服企业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都有更多业绩增量。

  化纤行业有望低位回升

  2022年,我国化纤行业运行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油价格高位大幅波动,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导致行业开工率下降,盈利压力较为突出。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后疫情时代,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对国内消费端复苏具有积极支撑。

  2023年元宵节过后,化纤行业总体开工率低位回升,但产业链价格传导不畅,经济效益未有较大改善。展望未来,化纤行业运行依然面临来自供需两端的压力,供需关系能否改善成为行业运行能否企稳回升的关键。从终端需求来看,内销市场具备平稳恢复基础,居民收入及预期改善为衣着鞋帽类的消费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压力增大,发达经济体衣着消费增长空间有限,同时新兴经济体产业链配套需求面临回落压力,我国纱线、面料等中间产品出口增速或有所放缓,化纤产品出口依然有望保持平稳。从供应端来看,化纤产能仍有可能保持惯性增长,在需求有效增长之前,行业企业应着力控制新增产能,避免供需矛盾进一步升级,以维护化纤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2023年第一季度,东方盛虹、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桐昆股份、新凤鸣六大化纤企业业绩公布,涤纶长丝下游需求有所回暖。具体来看,POY、FDY、DTY环比增长20%、8%、8%,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行业库存得到快速消化,聚酯板块盈利能力有望回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

  制冷剂受益下游复苏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停止使用二代制冷剂,三代制冷剂也已进入配额管理、产销量逐步削减的阶段。我国现正处于二代、三代制冷剂的应用过渡期。而同时我国三代制冷剂也于2020年进入了基线年,到2024年,我国也将进入三代制冷剂的配额管理时代,以(100%HFCs2020~2022年三年基线年均值+65%HCFCs基线年值)对二代、三代制冷剂同时进行配额管理。即2020~2022年期间,企业三代制冷剂销量越高,2024年及以后所获得的外销配额也就越高。

  根据《蒙特利尔协定》,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将削减67.5%,其让渡的部分由三代制冷剂所填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曾经的空调主流制冷剂R22已经处于配额削减中,R32作为其主要替代品,在工商制冷及房间空调器行业的定频空调中占比上升明显。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我国空调产销数据有望进一步增加,三代制冷剂需求空间将继续扩大。2020~2022年连续3年空调销售出现下滑。随着市场逐步回暖,加之炎炎夏日即将来临,空调需求上升,正在步入一个全新增长周期。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空调行业整体零售量1025万台,同比增长3.9%;零售额为400亿元,同比增长9.8%。奥维云网预计,2023年空调市场有望再回增长,全年零售额预计增长4.5%。

  除空调领域之外,汽车领域或将为制冷剂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由于目前四代制冷剂尚未大规模应用,并且其价格昂贵,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三代制冷剂仍是市场的主要选择。受H FCs销售配额争夺、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三代制冷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目前配额基准年已结束,行业至暗时刻已过,R32、R125、R134a价差均已底部回暖。目前三代制冷剂具体配额方案尚未出台,但随着碳中和政策的推进,未来三代制冷剂产量将逐期削减,叠加下游空调加速升级迭代,汽车领域需求将逐年扩大,三代制冷剂极大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周期反转之机或将到来。

  光刻胶国产替代迎机遇

  光刻胶,是光刻工艺中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于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三大领域。光刻胶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树脂、光引发剂、单体等;中游依据应用范围不同分为PCB光刻胶、LCD光刻胶以及半导体光刻胶,其中半导体光刻胶对工艺要求更为精细;下游则主要为半导体、PCB、平板显示屏等。PCB光刻胶主要可分为干膜光刻胶、湿膜光刻胶和PCB光成像阻焊油墨三类。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PCB光刻胶市场中,中国份额占比达到94%左右。在中国PCB光刻胶市场中,国产PCB光刻胶份额占比达到63%。干膜光刻胶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国内以进口为主。目前全球高端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主要被日本和美国公司垄断,国产替代率较低。

  生产光刻胶的原料主要是成膜树脂、光引发剂、溶剂及添加剂等。原材料质量及配方比例是决定光刻胶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光刻胶原材料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除部分中低端成膜树脂,以及溶剂外,其他原材料供应商中少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伴随美国近年来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对中国“卡脖子”,国产替代需求日益提升。彤程新材2020年收购北京科华35.54%股权,进入光刻胶领域。公司重点发展电子材料业务,涵盖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显示面板光刻胶和电子酚醛产品。2021年,公司与杜邦宣布开展合作,投资6.99亿元建设ArF高端光刻胶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公司ArF光刻胶等先进半导体光刻胶的研发进度。2022年,年产1.1万吨半导体、平板显示用光刻胶及2万吨相关配套试剂项目已进入收尾验收阶段,预计2023年二季度能完成全部建设。

  晶瑞电材光刻胶产品由子公司苏州瑞红生产,作为国内光刻胶领域的先驱,规模化生产光刻胶近30年,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及显示面板领域,技术水平和销售额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光刻胶产品已经取得众多国内企业的供货订单。